试用期:新人职场“第一关”

2018年12月27日   点击人次: 165   

每年七月,伴随着新一届毕业生告别校园,不少职场新人 走上工作岗位,当他们与企业签订《劳动合同》后,却丝毫不能松懈,迎接他们的是职场的第一关——试用期。在试用期里,毕业生们要历经一个从校园到社会的转变。

  面对新的工作环境、同事以及新的生活方式,怎样尽快成功跨过试用期这道门槛,成为职场新人们考虑的首要问题。

  敬业精神不可缺

  洪欣在大学读市场营销,毕业后经朋友介绍到一民营房产开发公司应聘。公司老总看到洪欣的学习成绩优秀,有意将她作为公司的中层干部来培养,试用期特地把洪欣安排到公司前期部做外勤职员。

  按说,对这来之不易的工作应该倍加珍惜,但洪欣却感觉到公司对自己的工作安排大材小用。因此,她抱着一种应付的态度,在平时的工作中马马虎虎、敷衍了事并时常丢三落四。终于在一次公司参与的土地竞买招标活动中,由于洪欣负责承办的相关手续迟迟未能办好,而丧失了参加投标的资格。对于公司来讲,一次较大的赢利机会就因此而泡汤,洪欣的试用期提前画上了“句号”,被公司解聘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。

  专家点评:

  用人单位考查大学毕业生最为看重的就是能否爱岗敬业。爱岗敬业,是大学生迈出校门、步入社会的第一步,也是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。不要产生对应聘的单位这也不满意那也不满意的想法,一定要记住:作为刚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,要学会主动调整自己,不可能让环境来迁就你。

  工作心态积极向上

  学习商务策划专业的李明经过严格的面试,终于被省内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公司录用。面对新环境、新生活,他的工作热情很高。每天上班时总是提前半个多小时赶到店里,整理货物、打扫卫生。尽管自己是经过了几年大学科班教育,也先后到市场里做过几次实习,尽管干的是店员工作,但他非常认真。工作中他放下大学生的架子,毕恭毕敬地向店里的老同事虚心求教,对待顾客更是满腔热情……李明的工作受到了客户与同事们的一致好评。

  半年以后,公司管理层在全体员工中开展征求合理化建议活动。李明联系当前超市业市场的实际情况,结合本便利店乃至整个公司的运营和管理情况,向公司管理层提出了“关于加强和改进本公司基层门店营销管理的分析和建议”,洋洋数万字。李明的建议引起了公司高层的重视。公司老总专门批示:“建议人事部门将该员工调任有关管理岗位工作。”

  专家点评:

  就业,需要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心态。积极向上的工作心态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兢兢业业、全心全意尽力做好,这是做好工作、创造价值、力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前提。对于职场新人来说,要尽早获得公司对你工作上的肯定,当你以积极向上的工作心态进入工作状态时,你在单位的“新人”形象也将大大淡化,顺利迈过试用期这道坎,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。

  建立良好的团队关系

  亚芳刚来这家公司上班时,她心里有些惶恐:毕竟这是她大学毕业后第一家令她心动的公司,而且部门经理是亚芳同一个系早年的毕业生,可以说是同门师姐,特别是薪资居然超出自己的期望。这么好的机会,她不能再错过。

  亚芳把自己当成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新手,利用人人都有的喜为人师的心理,从他们的口中了解自己想知道的事情。虽然亚芳是经理办公室的秘书,校友经理对她也挺器重,但她从不拿这个去压人。有一回,经理急着要公司市场部制定的季度营销计划,但市场部的人很不合作,虽经亚芳三催四请仍没完成。当亚芳再一次去催这份计划时,有个职员很生气,说亚芳像催命鬼一样。亚芳一听也很火:我已经提醒过你几次了,你没有按时完成能怪谁呢?我不到经理面前告你一状算不错了。可回到座位上,亚芳心平气和地想了想:计划没完成算我工作失职,又和同事闹别扭,实在不值。于是,亚芳写了张纸条给那位同事:“对不起,如果我的行为害得你心情不愉快的话,我愿意为此道歉。也许你有你的难处,但也请你体谅一下我的工作……”结果计划在当天上午就交上来了,亚芳与市场部的同事仍然是很友好的关系。

  “换位思考”是亚芳与同事交往时遵守的信条。凡事多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,互相谅解,天下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。正是这个信念使亚芳在公司里站稳了脚跟,与大家相处融洽,而人际网的铺开,也使她的工作少走了许多弯路。而同时进入公司的一位硕士,却因为自视清高,不能以平常心看待工作,时时处处爱挑毛病,最终没能迈过试用期这道坎。

  专家点评:

  现在的企业都非常注重团队精神,要求大家齐心合力谋发展。因此,不论你的学历高低、能力大小,一定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。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。见到人要面带微笑,主动与别人打招呼,学会尊重别人。能做好这一点,对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,就等于成功了一半。新人如果想成功,就要学会主动地融入一个团队中。任何不合时宜的清高,居高临下、指点江山的心态和行为,都将使自己处于受制于环境的境地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深圳特区报